前段时间在北京的中国国际润滑油品展和西安润滑油品牌研讨会大家应该都知道或听说了。
可谁又知道西安润滑油品牌研讨会中尽管其中有一天的会议主题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润滑油经销商,可实际参会嘉宾中润滑油生产企业竟占了90%以上。
出现这种现状真是令人不得所思......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保持较快增长。据2017年6月底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一直都保持2000万辆以上的增速,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05亿辆之多,有4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23个城市超200万辆,6个城市超300万辆。这部分新增用户定会带动机油的需求量,所以很多人都看到了车用润滑油领域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而近几年润滑油行业爆发性的出现了很多新兴“品牌”。
就因为润滑油行业进入门槛低,在市场高速发展阶段充斥着各种管理差、质量无保障的投机型润滑油厂商,其中不乏包括一些无关行业的实力集团资本投入,及汽车行业中做养护品和易损件的企业都想加入在此大捞一笔。甚至还有依靠国人用油意识薄弱,对国外机油品牌不了解的弱点,谎称自己的品牌是某某国家的进口品牌,利用低成本代工制造各种品牌、山寨货、假洋货,牟取暴利;再依低价模式营销扰乱市场秩序,争夺生存空间。
现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了严重病态。
上游环节犯病上焦虑症,中间经销环节犯上多动症,服务终端犯上迫害妄想症,车主犯上了恐惧麻木症。
市场就这么大,想来分得一杯羹人却越来越多,再加上中国可能也会出台停止轿车使用内燃机技术的政策,上游环节开始患上了焦虑症。
中间经销商环节受制于上游和下游两头的压力,大品牌任务重利润低,市场渠道管控又不行,串货满天飞;一部分不断筛选寻找更换更有号召力和利润操作空间的品牌进行合作;一部分打算组团贴牌;还有一部分无视品质无底线的寻找价格更低的品牌.....
服务终端有迫害妄想症,总觉得自己赚的太少,向供应商要完了价格,要政策,要完了政策要账期。跟品牌谈价格,跟便宜的谈品牌谈质量。这边担心电商冲击,担心连锁冲击,那边担心房租上涨,人工上涨。说实话,相当多的服务终端过的真不容易,但是他们的不容易也不单单是机油本身造成的。
车主保养对于店家和机油品牌大多是恐惧麻木的。4儿子太黑也不靠谱,市场上几个比较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假货仿货让人担忧,选择机油多数还是依赖终端的推荐。可尽管“新概念”机油层出不穷,能打动消费者的却寥寥无几。